艺术欣赏
书法绘画 音乐舞蹈 戏剧曲艺 文学创作 图片摄影 理论研究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

我笔下的变迁

2018/11/25 作者:赵智宝  点击数:

  今年是改革开放40 周年,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像一股春风吹拂了祖国大地,给各条战线带来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国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迁,就拿自己几十年来当业余通讯员写稿经历的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1969年,我由一名村级通讯员被县上招收为安乐公社广播放大站专职通讯员。那时候年轻气顺,一天从早到晚开机子放广播,维修线路,帮助公社干别的事情,但不知啥叫累。抓到了好的新闻材料,我就连夜赶写出来及时投出去。1973 年3 月初,毛主席给延安的光辉《复电》重新发表后,安乐公社党委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复电》精神,大搞春耕生产,使春季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县的前面。白天工作忙,我就利用晚上写了一篇消息,第二天早晨一上班就把这篇稿件送给公社领导审定,等签出意见后已是上午十一点多钟,邮递员早在邮政所送完邮件后走了,按正常情况,当时只能把稿件投到邮箱筒里等第二天发走,这时我想,新闻稿件时效性强,必须追上邮递员把稿件送出去,这是我们党报通讯员的一份职责,但又不知道邮递员这时走到哪里去了,我忽然想到,距离石头河一河之隔的落星邮电所是这位邮递员必经之路,按邮递员所走的路线,从安乐经斜峪关到落星绕一圈要走20余里路,如果从安乐街邮电所所在地经石头河到落星邮电所只需走10 里路,我便选择过石头河追邮递员。那天,石头河从秦岭山里流出的消冰水有膝盖深,河上又没有桥,我只能脱掉鞋袜,挽起裤腿趟过初春冰冷刺骨的石头河水,在落星湾追上了邮递员,把稿子送了出去,不几天就被《陕西日报》采用了,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其中的苦衷只有自己知道。

  过去,由于传媒手段落后,经常遇到有些与报社特约的急稿只能用电话传稿。1985 年12 月26日,岐山县红旗机械厂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子打火煤气灶——“美佳”牌煤气灶,填补了我省生产煤气灶的空白,通过省市专家技术鉴定。我当天下午写完稿子与时任《宝鸡报》总编辑的卢愚同志联系,当时的《宝鸡报》每周只出3 期报纸,他要求我把这篇稿子当日传给报社,就能赶上第二天出报日子。那时传稿又没有传真手段,只好用电话传稿,我一字一句一个标点符号念给编辑做记录,编辑又一字一句一个标点符号念给我进行复核,总共250余字的一篇短消息足足用了20多分钟时间才传完,这篇稿子于第二天在《宝鸡报》头版报眼里刊出。我的记忆中,在那个年代用电话传稿是新闻传媒最快的唯一手段了。

  我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实践使自己深深体会到,写稿是一份“苦差使”,但我与新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把读书写稿当成我唯一的嗜好,时常处于一种临战状态,处处留心捕捉新闻线索,脑子里的新闻总是装的满满的,总是觉得有写不完的稿件。记得我从1982 年任岐山县委新闻干事的5 年时间里,白天忙着配合县委宣传部搞中心工作,把搜集到的新闻素材只好利用晚上时间完成写稿,有时节假日把稿件带到家里去写,这在过去都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了。我在县委工作时住的宿办楼距离县电影院一墙之隔,不足百米远,但很少去看电影,有时别人给自己送来电影票,但自己也不肯去,坚持在房间写稿。每完成一篇稿件,总是风雨无阻,顾不上吃饭休息,都要经过采访、写稿、送领导审定、查阅邮编和通讯地址、写好信封,贴上邮票,糊好信封,跑邮局投入信箱等工作程序,这中间环环紧扣,少了哪一环都不行。我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几十年如一日。还有,那时写稿没有打印条件,同一稿件要同时给其他新闻单位发稿,只能靠手用复写纸复写了。在这种环境中我练就了一手复写稿件的“硬功夫”,每次用复印纸可最多复写七份,而且每封字迹工整清楚,长期以来,右手指都磨出了一层厚茧。

  人常说,刀快也要马快。尽管自己把爱好新闻写作作为终身的追求,乐在其中,但有时也想,啥时候才能用先进科技取代这些繁琐的程序,写稿发稿变得快捷方便,省事省时。

  要说,时代变得真快,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在我们县城银行、税务等少数单位就见到使用电脑办公。进入新千年,党政机关提倡现代电子化办公,电脑在县上党政机关大部分单位得到普及应用,县城街道也出现了不少打字复印部,看到不少生意人在街道打字复印部打字快捷方便,我便产生了上街找电脑打印稿件的念头。说来真巧,这年九月,正逢农产品购销高峰,益店镇农民李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由科力公司为他建了个农产品网站,利用网站发布农产品购销信息,十几天后,便有广东、天津、西安等地的客商要求订购农产品,他这次通过互联网做成了第一笔8 吨猕猴桃生意。我了解到这件事后进行了采访,写了一篇题为“西岐人鼠标一点生意来”的稿件,由科力公司免费为我打印,并通过电子邮件发往《宝鸡日报》等新闻媒体,第二天就被《宝鸡日报》采用。事实折服了我,使自己看到,互联网这么神奇,把世界变得那么小,从科力公司这里感受到信息时代的快捷方便,从此,我一发不可收,不得不经常先是爬格子写好文字稿,在千方百计设法找电脑打字发稿。上街花钱打字复印,用电子邮箱发稿方便多了,最初的打印费是每页3 元,再后来便水涨船高,直到现在的每页5 元,有些打字复印部发电子邮件每条还要另收取1-5 元不等的费用。论稿酬,各主流媒体稿费基本上几十年一贯制,普遍很低。有些行业媒体对通讯员付稿酬采取“批发式”的办法,一年不管用你多少稿件,到年底只给你一笔象征性稿酬。甚至有些行业媒体不但不付稿酬,还要通讯员感恩他用了你的稿子。有时为有些新闻媒体发稿子,还要用老办法到邮局投递稿件。邮资费最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只要是新闻稿件,在信封的右上角注明“稿件”二字,只贴3 分钱邮票即可寄走。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取消了通讯员这一待遇,同其他邮件一样对待,邮资费也涨到了每张邮票1.2 元,这样时间长了,细细算一笔账,像自己这样如痴如迷的“写稿虫”真的还做起了赔本“生意”。

  转眼到了2008 年春节,我这个过去只是对电脑充满一种神秘感,根本不敢将它与我写稿件联系起来的写稿迷,终于耐不住了坚守传统手段写稿的寂寞,决计起步“换笔”。在孩子们的支持下,在不少老同事的鼓励下,我终于在这年春节前买回来了一台“方正”电脑。但由于自己文化程度的“先天不足”,对外语字母识不了几个,用汉字拼音地方语音重,打一个字太费神了,这时,正在上中学的孙女儿成了我的启蒙老师,把单词一个一个写出来帮我认读,但还是不行,打字速度太慢,干脆添置了一个手写板,在孙女儿的传帮带下,我几天内就掌握了用手写板写短新闻和用电子邮箱发稿的技巧。就在这年春节期间,我就是用电脑向我的亲朋好友发去了新春节日的问候,也在同一时间收到了亲朋好友对家人的节日祝福,这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儿难以言表。从那时开始,我除用电脑写一些短文章外,坚持每天上网浏览中央、省、市新闻,“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真正感受到了新科技的神奇。眼下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人们通过微信、QQ、手机、邮箱等手段写稿发稿,信息传播手段越来越多,传递速度越来越快,传递信息更加快捷方便,我从这些变化中更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进步。

咨询指导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Copyright © bjsqyg.com 199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10507号  陕公网安备 61030202000149号 技术支持:艺帆科技